见我油盐不进,李虹静的策略变了。
她不再打电话骂我,而是开始在我们的几十号人的家族群里“表演”。
最先在群里发难的,是那位听风就是雨的四姨。
四姨先是在群里发了一个“@所有人”的红包,等大家都出来后,她才貌似不经意地@我:
“@王秀兰,三姐,你回老家啦?静静这孩子也是,怎么不送送你。她一个人带孩子多辛苦啊,你可得多帮衬着点。”
我还没来得及回复,立刻就有几个亲戚附和起来。
“是啊秀兰,孩子还小,离了人可不行。”
“静静也是第一次当妈,没经验,你这个当外婆的得多担待。”
李虹静立刻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,照片里孩子的脸哭得通红,眼睛肿得像核桃。
紧接着,是一段长达59秒的语音,带着浓浓的哭腔:
“各位叔姨,我也不知道我妈为什么生这么大气,前天还好好的,昨天早上我一醒来,她人就走了,电话不接,微信也不怎么回。我以为她就是闹闹脾气,没想到……宝宝好像也知道外婆不要他了,这两天一直哭,奶也不好好喝,心疼死我了。”
颠倒黑白,倒打一耙。
“我又要上班,下班了又要带孩子,累得快散架了。她倒好,一个人躲回老家清闲去了。我这当女儿的,还能怎么办呢?可能是我哪里做得不好,让她伤心了吧……”
这番声泪俱下的表演,瞬间点燃了群里许多长辈的“正义感”。
指责和劝说的言语,像潮水一样朝我涌来:
“秀兰,你这就有点不对了,跟自己孩子置什么气?”
“一家人,有什么话说开就好了,离家出走算怎么回事?”
“静静一个当妈的够可怜了,你赶紧回去吧!”
我看着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,气得连握着手机的手指都在发抖。
还没等我组织好语言反驳,李虹静又往群里甩了一张截图。
那是她婆婆刘芸的朋友圈,内容是刘芸正带着她大孙子在儿童乐园玩,祖孙俩笑得阳光灿烂。
李虹静直接在群里@我:
“妈,您看看我婆婆,人家也是当奶奶的,周末都陪着孙子。您倒好,外孙哭成这样您都不管不顾。同样是长辈,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?”
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当着所有亲戚的面,狠狠地扇在了我的脸上。
她忘了,从她怀孕到孩子半岁,她那个“神仙婆婆”一共就露了三次面,每次带来的水果都凑不上三斤。
她也忘了,是谁在她孕吐失眠的时候不眠不休地照顾,是谁在她半夜腿抽筋的时候给她一寸寸按摩。
又是谁在她坐月子时,熬瞎了眼给她做下奶的汤,熬破了手给她煮去疤的姜水,累得自己腰椎病复发,直不起身。
我气得浑身发冷,正准备反驳这彻头彻尾的谎言,一条私信弹了出来。
是女婿张立华。
“妈,静静也是急糊涂了,您别往心里去。她一个人带孩子确实快崩溃了,您多体谅。”
“您要是不方便回来,要不这样,您先把身份证寄过来,我找人帮您把合同的字签了,也省得您来回跑,不耽误您休息,您看行吗?”
小说《我用土法带外孙被女儿骂封建,后来她跪求我原谅》 第3章 试读结束。